[英文演講技巧] 在演講中的四種敘述角度

分享前總統府英文演講撰稿人Andrew Yang的關鍵演講技巧!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esentality

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「切換敘述角度」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用它來讓你的英文演講更能抓住聽眾。

簡單來說,你在演講的時候,至少有四種可能的角度(points of view):

🔎 1. 第一人:從你自己的角度敘述
🔎 2. 第二人:從聽眾/讀者的角度敘述或問問題
🔎 3. 第三人 (Limited):從「客觀」的第三者角度來看
🔎 4. 第三人 (God’s eye):你是「無所不知 (omniscient)」的第三者

最後一個角度因為「無所不知」,也被稱為「神的角度」(God’s eye view),因為你什麼都知道,連故事裡人物的想法跟感受都了解,甚至知道「真理」是什麼。

*這有時候也被稱為「敘述者角度」;尤其虛構的故事,作者就等於是神,掌握著所有角色的命運。

尤其在歐美,有經驗的講者跟作者很習慣「切換」敘述角度,一下從第一人說故事,變成第二人問問題,再提高到神的角度來講一個原則或真理。切換敘述角度有很多好處,其中之一就是可以 refresh 聽眾的注意力。
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可惜的是,我在台灣聽很多演講都是從頭到尾從一個角度來說,而且通常是第一人角度:我覺得怎樣,所以做了這個,然後那個發生了,然後我就這樣反應,我覺得這樣,然後做了那個,然後結果是…

一直留在第一人角度,很容易就像上面那一段,變成平淡的流水帳。

許多講者的的初稿就有點像這樣,連續列了很多經歷的事情,然後用很多的「然後」串在一起。

但問題就來了:故事對很特定觀眾群來說也許很有趣,但有些聽眾不見得熟悉,也不一定知道這些事件的重要性及意義。怎麼解決呢?
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切換到「神的角度」

我做的調整很簡單:在第一人敘述的中間,突然「喊卡」,切換到一個更高的角度,帶領聽眾看這些事件。*「神的角度」當然誇張了點;重要的是從一個更高的高度來看整個事情。

下一次你要演講的時候,不妨回去看一下你的內容,是否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切換成「第三人/神 」的角度,凸顯自己的高度?

或是從「第二人/聽眾」的角度,把他們內心會有的問題或是疑惑直接說出來? 之後,再切換回你自己的角度,繼續說下一段動人的故事。 這有可能為你的內容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Check out Presentality and the complete article for examples!

🔎 完整文章: http://bit.ly/3cCKghI

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圖片出處: http://bit.ly/3vv1Blu

發表迴響